关灯 字号:小

第四百四十章 让各方都很满意的新政?
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
一秒记住【沧元图小说网】09read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

    无论如何,这场新政中最棘手的环节,推行得顺风顺水,超乎想象。
    许多地方的地主乡绅,早先还在私下里放出狠话,声称要拼死抵制,绝不让朝廷的新政落地生根。
    可直到了交出地契换取股票的时刻到来,他们却比谁都踊跃,一个个争先恐后,生怕落于人后。
    在他们眼中,新政非但未曾伤及自身的根本利益,反而展示出了陛下的仁厚宽容。
    用股票作为补偿,给了他们一条通往财富新途的坦荡大道。
    不少人暗自庆幸,甚至窃窃私语:陛下果然宅心仁厚,待我等不薄。
    与之相对,那些家徒四壁的穷苦百姓,虽眼热地看着乡绅豪商在股市中赚得金银满钵,心中不免泛起羡慕的涟漪,但对新政本身,他们还是十分满意的。
    毕竟,乡绅赚钱是乡绅自己的造化,与他们无干。
    这些乡绅世代坐拥财富,今日的荣华不过是旧日的光景延续罢了。
    真正让穷人动容的,是这场新政带给他们的切实福祉。
    尤其是那些曾身陷贱籍之人。
    如今废籍的圣旨如春雷炸响,他们的命运骤然扭转,自是欣喜若狂。
    鞭炮声此起彼伏,锣鼓喧天响彻云霄,家家户户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。
    要知道,在此之前,贱籍之身想要洗去屈辱的印记,难如登天。
    废除贱籍,对他们而言,是埋藏心底最深处的夙愿,也是连梦中都不敢轻易触及的奢望。
    贱籍的枷锁不仅仅锁住他们现在的家人,更如诅咒般缠绕着所有的子孙后代,世世代代不得翻身。
    谁又甘心让自己的血脉传承,永远背负这卑贱的烙印,抬不起头来做人呢?
    若能用自己的生命交换家人与后代的“贱籍身份”,他们也不会有片刻迟疑,眼皮都不会眨上一眨!
    可这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。
    贱籍一定,便是铁律,牢不可破,哪有挣脱的可能?
    谁能料到,皇帝陛下竟会在一朝之间,挥笔降旨,将这桎梏彻底砸碎!
    对他们而言,这无异于坠入一场人间至美的梦境,醒来犹觉不敢置信。
    那一刻,他们别无所求。
    至少在眼下这短暂的欢欣时光里,他们的心愿已然圆满。
    新政如甘霖降地,润泽了他们干涸已久的人生,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的希冀之光。
    因此,这群曾被世人踩在脚底的贱籍之人,如今成了新政最坚定的拥护者。
    对于既非乡绅豪富,亦非贱籍出身,占据大明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良民而言,新政的推行同样赢得了他们的广泛认可。
    诚然,乡绅在股市中一夜暴富的传奇让他们眼热得发烫,贱籍之人骤然“翻身解放”的景象也难免令他们心生几分不平。
    毕竟,这意味着日后那群曾被他们踩在脚下的“更底层”不复存在。
    他们再也无法通过对比更卑微者来寻求内心的慰藉与平衡。
    然而,这些情绪顶多不过是些许嘀咕与不满。
    在心头泛起一阵阵涟漪罢了。
    新政并未伤害他们的切身利益,反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    这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所在。
    譬如“摊丁入亩”与“废除徭役”这两项新政,便如春风拂面,直接惠及了这些人。
    从此往后,他们需缴纳的税赋大幅减轻。
    那些无田可耕的贫户更是彻底免除了赋税,一文钱也无需再掏。
    徭役的重担一朝卸下,更是让无数农家喜笑颜开,奔走相告。
    在实际推行这些政策时,朱允熥并未止步于此。
    他还顺势推出了减税的举措,且减免的幅度颇为可观,令人振奋。
    这其中,一方面是因为徭役若折算成银两征收,其数额原本就高得惊人,若不减免,真要硬性收取,许多百姓根本无力承担。
    过去,他们尚能以劳力服役抵偿,如今却只能掏出真金白银,若不酌情宽减,反而会加重民间疾苦,与新政初衷背道而驰。
    税赋少了,徭役免了,日子轻快了,老百姓对朝廷的感激之情便如春草般滋长。
    虽偶尔也会在田间地头、茶肆酒肆中,对那些富人的好运发几句酸涩的牢骚,或对贱籍翻身略感不惯,可这些细碎的抱怨,终究敌不过新政赋予他们的踏实与希望。
    在他们眼中,陛下的仁政如同一场及时雨,润泽了他们粗粝的生活,也为这万千良民点亮了一盏微弱却温暖的灯火。
    另一方面,朱允熥此举也有自己的深谋远虑。
    他有意压低农业税负,是为了鼓励农耕,确保国本稳固,粮食丰足,让粮价始终维持在低位,让天下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。
    在这个时代,黎民百姓才勉强能填饱肚子,艰难度日。
    他们衡量生活好坏的标准,不像后世那般追逐车子房子,名牌衣服包包,手机手表。
    用一年工资能购买几平方米房子来评判收入的高低。
    对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百姓而言,他们心中的收入高低与否,全系于一件朴实无华的事。
    即在外辛勤劳作一天,换回的银钱能买几斤粗粮果腹。
    标准简单得而粗暴,却真实得令人动容。
    因为就在几年前,绝大多数地主家雇佣长工,还是用一年多少担谷子来充当报酬的。
    现在虽然都转成了直接给钱,但老百姓的潜意识里面,还是很自然而然的用这些钱能买来多少粮来衡量收入高低。
    正因如此,新政实施后,在股市造富神化,资本化大投资的带动下,对雇工的需求井喷,干苦力活的百姓,收入再次上涨。
    这带来的这些切实利好,远比乡绅的暴富与贱籍的解放更能打动他们的心。
    自朱允熥秉政,到他登基称帝,直至今日,老百姓的收入,始终在稳步攀升。
    相较于几年前,如今大明百姓辛勤劳作一天所能换得的粮食,竟几乎是昔日的三倍!
    这并非一个冰冷的数字,而是足以震撼人心的巨变,背后承载着万千黎民生活的真实转折。
    正是因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,老百姓由衷地感到日子越过越有盼头,生活的水准节节高升。
    在他们朴实而真挚的心中,朱允熥已然被奉为千古第一的圣君。
    试问,还有比他更贤明的帝王吗?
    还有谁能如此深切地让百姓感受到生的希望与尊严呢?
    朱允熥自己对此心知肚明,洞悉民心所向。
    因此,对于其他物价的起伏,他大可不必过于挂怀。
    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,金融的版图日益扩张,流通中的货币如洪水般激增,通货膨胀自然难以避免。
    可他却铁腕锁定了粮食的价格,决不让这民生命脉有丝毫动摇。
    他要让每一个汗流浃背的农夫,每一个面朝黄土的妇人,都能真切地感受到。
    今日一天的辛劳,换来的米粮,比昨日更多。
    明天的生活,比今日更亮堂。
    这种踏实的幸福感,如同春风化雨,浸润着大明万千子民的心田。
    要稳住粮价,朱允熥自有一套雷霆手段与长远筹谋。
    首先是不惜花费巨资从海外购入粮食,哪怕明知是亏本的,由朝廷掏钱来补贴,也要让粮仓充盈,确保民间无饥馑之忧。
    同时,下令大兴农田水利,修筑水库,筑起堤坝,一步步让荒芜之地变为沃野,让田地不再受制于天时,旱涝皆能保收。
    另一方面,推动农药与化肥的研发,运用科学选育之法,培育出更为优良的种子,并将各种先进的种植技艺传授给百姓,提高单位面积的亩产。
    此外,还从海外引入高产作物,拓宽了农耕的疆域。
    此外,朱允熥还命人遍布各地兴建粮仓,囤积余粮以备不时之需,调控市场,平抑粮价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凡此种种,措施繁多,环环相扣。
    故而,尽管其他东西的物价都在涨,老百姓的收入也猛涨,粮价却始终不动,安如泰山。
    降低田赋,自然也是这宏大棋局中的一着妙手。
    随着科技日新月异,经济蒸蒸日上,其他领域的税源如泉涌般增长,不仅足以弥补田赋减免带来的缺口,甚至还有余力让国库更为充实。
    这给了朱允熥降低农业税的底气与豪情。
    况且,新推行的等级纳税之制,已然将田地分为三六九等,田少者税轻,减免顺理成章。
    而田多之家,虽理论上每亩税负更重,可那些乡绅豪族早已将田地换成股票,手中再无寸土,税负自然无从谈起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减税之策便如流水般顺畅推行,惠及民间而不伤国本。
    这一切,朱允熥都以帝王之姿运筹帷幄。
    粮食是百姓的命根,是社稷的根基。
    只要粮价稳如磐石,民心便如铁铸般坚不可摧。
    而他,便是那个为万民撑起这片天地的明君,俯瞰苍生,受万民拥戴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一桩事让百姓心生欢喜,拍手称快。
    那些地主乡绅将田地交予“银行”之后,银行并未将其闲置,而是委托给专门的田地租赁机构加以管理。
    新政开始后,寻常百姓只需支付远低于昔日乡绅索取的低廉租金,便能轻松租到田地耕种。
    更令人欣慰的是,朝廷所成立的租赁机构秉持公平之道,行事公正无私。
    凡是愿意下地劳作的人家,家家户户都能分到田地。
    每家每户能租种的田亩,按人口均摊,租期长久稳定,宛如朝廷亲手赐予他们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。
    虽名义上只是“租赁”,可实则与“分田”给了他们无异。
    当然,若有人自愿放弃租田,朝廷也不强求。
    毕竟,愿种田者众多,无需逼迫任何人拿起锄头。
    那些不愿耕作之人,也并非无路可走。
    他们多半选择进城谋生,或投身修路筑桥修水库等浩大工程,凭一身力气养家糊口。
    恰逢大明如今百业待兴,正需无数这样的自由劳动力。
    无论是田间耕耘,还是城中打拼,这些新政带来的机遇,都让百姓真切地尝到了甜头。
    如此恩惠当前,他们又怎会不支持新政?
    怎能不感恩戴德呢?
    连那些衙役也不例外,对深政十分欢迎。
    朝廷推行“收支两条线”的铁律,严令所有收入归入国库,彻底堵死了他们过去随意敲诈勒索的门路。
    乍看之下,这无疑狠狠削了他们的油水,断了他们的生财之道。
    可陛下仁心宽厚,竟下旨将衙役纳入与官员同等的管理体系!
    若能通过考核转正,他们便可摇身一变,成为名正言顺的“官”。
    虽无品级加身,可比起昔日那卑微不堪的差役身份,这已是天壤之别,足以让他们心潮澎湃。
    过去,他们虽能仗势敲诈些许银钱,可那不过是朝廷不发饷银逼出来的无奈之举。
    即便如此,这点蝇头小利还时常被上司当作借口,有什么事便拿他们下手,当替罪羊处罚,板子落下来毫不留情。
    如今,他们却有机会堂堂正正领取朝廷俸禄,与老爷们平起平坐,做一个体面的“官”。
    这滋味,怎能不令人向往?
    想当年,他们好似后世某些国度里的黑帮喽啰,表面耀武扬威,实则日子过得窝囊不堪。
    而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,便是管束“黑帮”的“捕快”,呼来喝去,视他们如草芥。
    风光时,他们是老爷手中起夜的尿壶,随手拎来用上一用。
    无用时,便被弃之角落,蒙尘生锈。
    可如今,竟有了转正的曙光!
    虽非一蹴而就,而是需经一段时间的考察与磨砺,但只要希望在前,便有奔头在心。
    为了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,衙役们一个个皆收敛了往日的嚣张跋扈,变得循规蹈矩起来。
    他们不再随意欺压百姓,反而在公务中兢兢业业,唯恐行差踏错,失了前程。
    一时间,各地衙门的风气焕然一新。
    昔日的乌烟瘴气被清风吹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派肃穆与正气。
    新政如同一剂猛药,不仅治愈了民间的疾苦,也洗涤了官场的浊流,让大明的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    ……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验证码: 提交关闭
猜你喜欢: 明末钢铁大亨 华娱从男模开始 别胡说,我这是人皇幡 被换了气运后 独步成仙 赛博恋爱的克鲁苏跟神以及借债打工争霸的我 哥布林重度依赖 穿越西游:我为龙君 飞越泡沫时代 网游之剑刃舞者 我女友是大提琴家 篡蒙: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我的废物异能是领域之冰 长生仙路 这就是牌佬的世界吗?亚达贼! 我,内测服最终BOSS! 大侠凶猛 人在吞噬,成了罗峰的金手指 诸天:从庆余年开始修行之旅